综合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综合新闻 -> 正文

【五老风采②】向下扎根,静待花开——与李霓老师的成长对话

信息来源:人事处 作者:王柯敬、何静雯 一审:杨少波 二审:王侃 三审:梁玉雨 发布日期:2025-10-31 点击数:


初登思政讲台时,我总在困惑:如何让理论宣讲摆脱刻板印象?怎样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?直到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茶创空间第一次见到李霓老师,看她手持藏茶饼向学生讲解 “一叶藏茶里的工匠精神”,那堂将非遗技艺与价值观教育相融的课堂,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。

一、深耕教育的拓荒者

1986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的李霓,带着对教育的赤诚走进雅安教育学院。三十八年的教学生涯里,她的脚步始终追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:学院合并转型时,她牵头制定《思政立体化教学模式》,让思政课从单一课堂走向实践场域;示范校建设期间,她蹲点茶企调研三个月,把茶产业元素植入课程体系,打造的 “茶创空间” 成为全省职教融合样板;双高建设攻坚阶段,她带着团队熬夜打磨方案,推动建成360度全沉浸式思政虚拟仿真教学中心,让学生 “穿越” 到遵义会议现场感悟初心。

“教育改革就像揉捻茶叶,既要用力到位,又要掌握分寸。” 这是她常对青年教师说的话。记得有次跟随她走访乡镇宣讲,看到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村民关心的茶产业政策里,用 “茶园管理要修剪枝叶,社会发展要改革创新” 的比喻让老乡们频频点头。那种扎根大地的宣讲智慧,让我明白:好的教育者既要懂理论,更要懂生活。

二、红色基因的播种人

在彭龙伯教学展馆的玻璃展柜前,李霓老师曾指着泛黄的战地日记对我们说:“红色故事不是陈列的标本,要让它在课堂上活起来。” 为了整理这位红军卫生部长的事迹,她带着团队跑遍夹金山、翻阅近百份史料,甚至沿着当年的行军路线重走长征路,最终完成的市社科规划课题《彭龙伯事迹资料整理和课程开发》,成为全省红色教育精品课程。

她指导团队编排的《陈云出川》舞台剧让我尤为震撼。为了还原历史细节,她带着师生走访老红军后代,把茶马古道上的茶商故事融入剧情。当学生演员在舞台上说出 “哪怕只剩一碗茶,也要留给伤员” 的台词时,台下00后学生湿润的眼眶,让我读懂了她常说的 “红色教育要直击心灵” 的深意。

三、守正创新的引路人

退休后的李霓依然忙碌:“烛光” 宣讲团的备课笔记上写满最新政策解读,茶文化课堂上她教学生辨识茶毫色泽,“青蓝工程” 座谈会上给青年教师逐字修改教案。她带着我们青年教师完善《藏茶技艺》国家资源课程,在杀青车间手把手示范拍摄技巧时说道:“虚拟教学再先进,也替代不了手把手的传承。”

在李霓老师一摞厚厚的日记本中,记录着从教以来的点滴感悟,翻开最新的一页上面写着:“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茶,既要保留本真,又要绽放清香。” 这句话让我懂得,她三十八年的教育坚守,正是一场漫长的“泡茶”过程—— 用岁月做茶器,以匠心为炭火,让每颗年轻的心都在时光浸润中,沉淀出属于自己的醇厚回甘。这或许正是她三十八年教育生涯的最好注脚——向下扎根于教育的沃土,静待每朵花开的时刻。她用自己的言行,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,也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发展,铺就了坚实的基石。

四、作为青年教师的收获与感悟

与李霓老师的相处,让我这个刚踏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收获颇丰,感悟良多。

其一,在教学方法上,我学会了要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。李霓老师将地方特色文化、虚拟仿真技术等融入思政教学,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,而是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。今后我会努力探索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,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,让学生真正乐于接受知识。

其二,在教育初心上,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者要始终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。李霓老师三十八年如一日深耕思政教育领域,即使退休后仍坚守在教学一线,这份坚守让我动容。这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初心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都要始终热爱学生、热爱教学,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。

其三,在使命担当上,我认识到思政教师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、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。李霓老师深耕红色文化,通过多种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,这种强烈的使命担当感染了我。作为新老师,我要向她学习,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,在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教育之路漫漫,星河璀璨。初入杏坛便能得李霓老师及诸位前辈倾囊相授,这份温暖与指引,恰似暗夜明灯照亮前行方向。我定将这份情谊深植心间,转化为自我成长的不竭动力,以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身,精研教学技艺,锤炼综合素养,于时光中沉淀积累,向下扎根汲取养分,步履坚定地奔赴教育理想的山海。

经开区校区: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学道街659号 

青年路校区: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和平中路1号  

育才路校区: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育才路130号

联系方式

地址:雅安经济开发区学道街659号 

邮编:625100         招生热线:0835-2241840

微信公众号

微博

视频号

Copyright ©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3号 蜀ICP备0501791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