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学校党委二届四次全会上,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推进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和作风建设,会议以“刮骨疗毒”的决心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亮剑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作风保障的路线图。全会强调,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,是学校爬坡过坎、追赶跨越的关键支撑。当前,高职院校百舸争流,职业本科的大门已全面打开,学校面临机遇前所未有、面临挑战也异常严峻,唯有以过硬作风破除沉疴积弊,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。
作风建设关乎根本,须以政治自觉校准行动坐标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。对高校而言,作风是育人生态的“晴雨表”,直接决定办学治校的软实力。全会深刻剖析了学校作风建设中存在的“文山会海”“多头重复”“推诿扯皮”等突出问题,这些问题消耗发展能量、透支师生信任,严重阻碍的学校高质量发展,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纠治。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到,纠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不是简单的工作调整,而是确保学校政令畅通,营造敢作善为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,推动学校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,必须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。
问题导向靶向施治,须以务实举措破解顽疾痼瘴。 全会提出的五个“靶向发力”,既直击思想根源、宗旨意识等深层症结,又聚焦制度机制、能力方法等实践路径。例如,针对“过度留痕”现象,学校已出台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增效工作举措》,两个月来精文减会成效初显,但更深层次的问题仍需破解——干部是否真正树立了“师生为本”的政绩观?是否具备“创造性落实”的能力?下一步,既要持续压缩会议文件数量,更要提升文件政策的实操性;既要提升服务意识,优化办事流程,更要强化部门协同,打破“信息孤岛”,解决师生办事“中梗阻”。只有将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结合,才能避免整改“一阵风”。
师生满意是检验标准,须以实干担当凝聚发展合力。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,落脚到学校就是如何密切师生关系、服务师生需求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学校各级干部要践行“四下基层”工作法,主动倾听师生“急难愁盼”,把“师生呼声”作为第一信号。例如,针对教师和辅导员“填表报数”任务繁重、部分办事流程环节审批链条过长等具体问题,需以“钉钉子”精神逐个击破;针对部分二级单位决策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,未能充分听取基层和师生的意见建议,导致出台后“水土不服”的现象,需完善调研论证机制,确保政策“接地气”。同时,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,为担当者担当,让“敢为善为”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标识。
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全校上下要以此次全会为契机,将作风转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坚强保障!